沈阳故宫的建筑故事之四——八旗制度的建立
沈阳故宫大政殿南的东西两侧,由北至南呈雁行依次排列着十座王亭。这种“一殿十亭”的分布形式,是以满族为体的“八旗制度”在建筑上的文化反映。它不仅显著地区别于明代的北京故宫,也显著地区别于古今中外的任何宫殿建筑。
八旗制度是一种集军事、行政、生产诸职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组织。八旗组织实际上是八个各自独立的政治、军事、经济集团,它们共同组成一个联邦式的国家。既然八旗组织在清初国家政治中扮演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要理解这组别具一格的建筑所体现的特殊含义也就不那么困难了。
《周易·系辞》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古人把天地未分、浑沌初起之状称为太极,太极生两仪,就分出了阴阳;两仪生四象(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象生八卦,八卦相重为六十四卦……这就是古人描述的“宇宙产生”模式。根据宇宙全息统一论原理,世间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也遵循这一规律,清代八旗制度的建立过程也与此不悖。
大政殿则相当太极,十亭中的两翼王亭则相当两仪,四正旗则相当“四象”,四正、四镶八旗则相当“八卦”。而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组建八旗制度的前前后后正应了这一过程。
这种八旗制度正式建立于1615年,是努尔哈赤根据本民族早期狩猎时的组织和社会结构加以改进以后形成的。围猎组织最初的基本单位满族叫做“牛录”,汉语是“箭”的意思。每次围猎无论多少人参加,都要编成十人一组的“牛录”,在“额真”(汉语里就是“主”的意思,即首领)的带领下,按照规定的方向前进,以便能使这种集团性的狩猎活动井然有序,捕获更多的猎物。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为了适应对外战争和对内统辖的需要,将原来牛录编制扩大,每三百人编为一牛录,其首领仍然称作“牛录额真”。为了更好地统辖牛录,又在牛录之上设“固山”(汉语就是“旗”的意思),每个旗下属若干牛录。多时共设有四旗,以黄、白、红、蓝四色旗帜区别。随着其势力的扩大,后又在牛录和旗之间增设"参领",规定五个牛录编为一个参领,五个参领组成一个旗。同时又在旧有的黄、白、红、蓝四旗之外增加镶黄、镶红、镶白、镶蓝四旗(即在原来四种颜色的旗帜上镶上不同颜色的边缘,规定黄、白、蓝镶红边,红旗镶白边)。
本来“正”与“镶”与该旗的地位并无直接关系,只是指旗帜上的颜色而已。但是后来满族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把黄色作为皇帝的专用颜色。因此正黄、镶黄两旗就成了天子亲自统帅的皇旗,后来顺治以后加上正白旗,合称“上三旗”,地位要略高于诸王贝勒统领的“下五旗”。在历代统治者眼力,“黄色”与中央土对应,象征着统治、支配,因而一直成为皇亲贵族的专用颜色;而满清把白色也列入高贵颜色之列,大概是因为白色与五行中的“金”对应,从而不忘祖宗“大金国”的缘故吧。(庞钰龙撰稿)
- 上一篇:家居资讯:八种“蛇”形潮物受追捧
- 下一篇:装修这11个地方最容易被装修公司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