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家具解码:中国家具显尴尬
日前,深陷“造假门”的达芬奇家居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情况介绍会,伴随着该事件的不断升级,“达芬奇事件”也牵出了中国家具沉痛已久的“伴洋牌”、“假进口”问题,由一个行业问题上升成为社会焦点。究竟何时,中国家具能打响自己的品牌?此时此刻,业内人士对这一问题的追问之切,更胜于追寻“达芬奇”事件本身。
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家具生产国,全世界七成家具由中国制造,要买到一件非“中国制造”的家具,即使在国外也不容易。但是虽然产量极大,中国家具的品牌意识、品牌结构却还不是很健全。与发达国家比较,中国家具产业化不过只有十几年光景,还是“小孩子”。而法国、意大利等文艺复兴国家,很早就对家具文化、家具美感有成体系的研究,中国家具之路的确还长。
此外,洋家具造假事件其实在业内早已经不是秘密了,消费者青睐洋品牌,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无法甄别洋家具的真伪。选购进口家具,对于产地和品牌要了然于胸,像加宜家居进驻的进口品牌纳图兹、芬迪既是进口品牌又是世界大牌,它的产品信息、报价可以在品牌的全球网站上找得到,米兰家具展上也有亮相,产品真假自然不言而喻。
中国家具行业已经走过了“做大”的征程,中国既是世界家具生产大国,也是出口大国,但是如何“做强”中国家具,是一个既需要时间也需要行业不断发奋图强的过程。洋品牌溢价能力强于中国家具是不争事实。品牌会带来品牌溢价,对消费者来说,这种溢价表现在环保、质量、服务的保证,带来一种消费的乐趣、改变生活方式的初衷,品牌的溢价力极大地提高了产品本身的价值。
中国家具在近20年的时间内,逐渐成长为一个大型产业,但是无论是销售渠道、品牌建设还是售后体系,都需要更完善更拓展,未来多元化的流通渠道、多品牌的市场竞争格局,会催生更多的知名家具品牌,让中国家具有更高的品牌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