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择吉术
我国择吉术,产生于唐,成熟于宋。“黄历”之称始于清代,当时清政府下设的钦天监,每年都要编制和颁发时宪书一册,供全国臣民择用。这些被成为黄历的具注历本、择吉通书,将每日的喜神、恶煞及所宜所忌,标注得一清二楚,对于凡事都讲究趋吉避凶的中国老百姓来说,确实是非常方便的,所以极受欢迎,成为旧中国发行量最大、最能赚钱的实用图书。由于市场需求量太大,又经济实惠,许多人纷纷开始私下刊行,为了扩大影响促销其书,竞相标新立异、妄立神煞,自创推演之术,以便炫耀唯我独有,致使各种择吉通书泛滥成灾。
择吉术的百家争鸣,反而造成了具体选择时的混乱。一日之内,有吉神、有凶神,按这家说×时吉,以彼家云×时凶,让人无法适从。更有甚者,一个神煞弄出几个名目,方法异者其吉凶又同,致使许多择吉通书全无体统。所以,乾隆时修《四库全书》,学者们费了很大气力,统一义例,辨正神煞,删削谬妄,编成《钦定协记辩方书》,希望能纠正当时择吉市场的混乱状况,但这只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时至今日,由港台社会印刷发行的“民历”诸书,可堪称我国黄历之集大成者。这类印刷精美的现代黄历,把历代多种择吉历书上的内容,不加选择地统统照搬进去,使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就好似一锅花花绿绿的大杂烩,让人无法下口。
大杂烩,不能代替主食,它注定要扮演“菜”的角色。大杂烩,不是每人都能享用,我们可以从中各取所需,也可能丝毫不能从中汲取任何,然了解认识其中的每种菜肴还是很有必要的,以便今后我们因地制宜做出适合不同人享用的美味佳肴。(庞钰龙)